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禁止赌博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1:34:12   浏览:83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禁止赌博条例》的决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禁止赌博条例》的决定


(2002年3月19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2年3月19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公布)



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废止《山东省禁止赌博条例》。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英联合声明(2004年5月)

中国 英国


中英联合声明(200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阁下于2004年5月10日正式访问英国期间,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伦敦举行会晤。

温家宝总理和托尼·布莱尔首相今天对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表示欢迎。双方承诺共同致力于发展这一伙伴关系,使其造福于两国,并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繁荣和开放的世界。

中英在双边、多边和全球问题上开展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我们均把两国关系视为各自对外关系的重点之一。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及其日益上升的全球经济大国地位,使中英伙伴关系近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双方在环境、教育、发展、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关系蓬勃发展。

我们一致认为,自从我们2003年7月会晤以来,中英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将于2005年担任欧盟主席国。我们期待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以及我们业已同意建立的两国政府领导人年度会晤期间,继续这种高层对话。

布莱尔首相去年访华后,我们决定成立双边关系互动小组,以促进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该小组汇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在贸易与投资、金融、能源、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件)。我们对双方小组主席约翰·普雷斯科特副首相和唐家璇国务委员以及小组成员所做工作表示感谢。

双方小组的建议,以及两国在包括环境治理和保护、能源、防扩散、反恐、打击有组织犯罪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日益增强的合作,体现了中英关系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同意加强两国在以下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合作:

一、巩固和加强双边关系。

(一)我们同意增加高层互访。两国政府领导人和外长将进行年度互访,以加强并扩大双方在战略安全、防扩散等领域的双边政治合作。

(二)两国同意根据双边关系互动小组的有关建议(见附件),通过经贸联委会加强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广泛合作。

(三)双方还将根据双边关系互动小组的建议,加强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环保领域的合作。在温总理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谅解备忘录,以推动上述各领域的合作。

(四)我们注意到“中英论坛”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建议“论坛”参照双边关系互动小组的建议,就未来它在工业、金融服务、科学技术和环境领域应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我们就有关香港的问题友好、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我们重申两国政府共同致力于贯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认为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和基本法维护和促进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符合双方的利益。我们同意继续就这些问题交换意见。

英国重申1972年中英互换大使联合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即: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一个省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我们高度重视中英人权对话,将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这一交流。双方一致认为,所有国家都应尊重和保护人权。英方欢迎中方最近将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下一轮中英人权对话将于2004年5月举行,这将为两国开展人权领域的具体合作提供良机。

二、巩固和加强两国在多边机制内就双方和国际关注的问题开展的合作。

两国将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推动联合国改革,使其能够应对21世纪的挑战,并确保《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进一步得到尊重。双方将扩大在联合国维和框架内的合作。中国愿与英国就中东和伊拉克等问题加强磋商。

我们重申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两国政府将启动中英反恐对话机制,加强在反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重申在推动防扩散问题上的决心。英国欢迎中国在防扩散问题上所做的承诺和为此采取的行动,特别欢迎中国为加强与防扩散出口控制机制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赞赏英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为推动伊朗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保障监督协议、以及说服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所做的努力。英国欢迎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双方将加强在安全、军控、裁军和防扩散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重申将合作打击非法移民。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便利人员合法往来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谅解备忘录》。

双方决定密切警务合作,同意根据《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书,加强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共同合作打击跨国犯罪。

双方高度评价亚欧会议在促进亚欧平等伙伴关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就,表示愿进一步加强在亚欧会议上的合作。

三、中英两国承诺增进在国际经济问题上的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双方将共同努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饥饿、疾病、环境恶化、文盲和歧视妇女。通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各层次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所做的承诺。

双方都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将继续推动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双方一致认为,能否实现发展目标是“多哈回合”谈判成功与否的关键。双方同意,“多哈回合”早日结束并取得均衡结果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利益。双方将努力争取谈判在2004年达成框架协议。中英同意就此保持对话。

双方都认识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在促进外国投资和营造良好商业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双方同意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加强双边合作。中国将遵守加入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或协议的承诺,并根据有关国内法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

中英重申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敦促尚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各方尽早批准该议定书。双方同时敦促所有国家最有效地利用能源,呼吁所有签署公约附件一的国家带头采取一致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该公约制定的目标。

中英认识到《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原则十所强调的各项规定的重要性,如: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决策和环境问题司法公正。

双方同意分享科学和经济方面的经验,以利于双方共同努力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可再生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伙伴关系”等,加速开发对气候有益技术的全球市场。

双方重申愿意就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森林执法(制止非法采伐)、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和污染控制等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加强交流,在环境立法、监督和人员培训方面互相学习。

双方将共同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和其他与发展有关的问题,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双方特别强调和平与安全以及非洲防治艾滋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尽全力支持非洲国家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做的努力。


中英联合声明附件

双边关系互动小组关于发展双边合作的建议:

贸易与投资

●我们将在能源、金融服务、信息通信技术、卫生保健和水资源等五个方面开展双边合作,并将此作为双方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的重点。上述各方面的合作计划将与产业相结合,明确商业成果。经贸联委会的作用将通过两国轮流举办部级年会的方式得以加强。上述年会将涉及贸易与投资政策问题。

●英国对华贸易与投资战略。英国贸易与投资局将在现有贸易促进、重点领域以及遍布英国和中国各地商业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新的对华贸易与投资战略。

●双方将鼓励英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

●双方将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

金融

● 双方期待着“中英财政金融对话”机制下一轮部长级磋商,此次磋商将在北京举行,并提升为正部级。财金对话为双方继续加强和重点开展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框架,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公共财政管理、创造就业、竞争和监管政策、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双方鼓励英国银行业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

信息通讯技术

●双方欢迎有关2004年9月在中国举行“信息通讯技术周”的建议。

能源

双方重视能源领域的合作,愿通过各种方式在能源政策、能源改革和发展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双方愿意在能源管理、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领域共享信息,联合开展活动。中英重视可持续的全球能源安全,重视减轻并在可能情况下改变气候变化的影响。双方高兴地注意到,此访期间,中英签订了多项与能源有关的商业合同。

教育

● 中英轮流举行两国教育部年度部级会晤。

● 中国教育部与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同意共同努力,提供奖学金机会,资助中英研究生进行交流,到对方大学开展研究。

●英国将与中国共同努力,增进英国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在此方面,校际交流项目将发挥有效作用。

● 开展商业性项目,鼓励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为工程技术等人员提供商业经验和实践知识。

科技

●2005年1月将在中国举办“英国科技年”活动,增进中国对英国科学研究与科技政策的了解。

●双方愿就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有效工作组织一系列交流活动。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以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英国愿在帮助中国建立一个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与中国分享经验,同时愿意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为保证双方的长远收益,可考虑在科技各领域建立研究伙伴关系。

●建立中英科技创业园指导委员会,指导和支持科技孵化器的工作。双方同意在传染病及流行病研究与防治领域开展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建立中英气候变化工作组。

● 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支持中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估系统和战略环境评估系统。

●建立可持续发展对话机制。中英是发展问题的伙伴国,双方同意通过开展有非政府利益相关组织广泛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高层对话,交流经验。

文化

●双方同意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2004年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节。

●双方欢迎近期在努力达成关于文化中心的协议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重申对早日成功签署该协议的决心。




China-UK Joint Statement

Th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 Wen Jiabao and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 Rt Hon Tony Blair MP, held talks in London on 10 May 2004 during Premier Wen Jiabao’s official visit to the UK.

Premier Wen Jiabao and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today welcome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and pledge to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this partnership to benefit our countries and to help create a safer, more prosperous and open world.

We share a common interest in Britain and China working together on bilateral, multilateral and global issues. We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as among our top international priorities.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role as a global economic power has enabled the partnership to grow significantly in stature in recent years. Links flourish in a huge number of areas, from environment to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agree tha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our last meeting in July 2003. We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high level dialogue at the China-EU Summits in 2004 and 2005, the latter in Beijing under the UK Presidency of the EU, and also at the summits between us that we have now agreed will take place annually.

Following Tony Blair’s visit to China last year, we decided to establish Task Forces to facilitate this step-change in bilateral relations. These Task Forces have drawn in expertise from all parts of society and have produced new proposals in Trade and Investment, Finance,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See Annex). We wish to thank Deputy Prime Minister John Prescott and State Councillor Tang Jiaxuan, the respective Task Force Chairmen, and the Task Force members for their work.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hina-UK relations are illustrated by the Task Forces’ proposals and increasing co-operation on a growing number of shared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energy, non-proliferation, counter-terrorism and tackling organised crime.

We agree to strengthen our countrie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s follows:

1.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 We agree to increase the exchange of high-level visits. Government leaders and foreign minist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will exchange visits annually to reinforce and extend bilateral political co-operation in fields such as strategic security and non-proliferation.

(ii) We agree to intensify co-operation in broad area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which we will promote through the Joint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in line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s which are set out in the Annex.

(iii) The two sides will also increase co-operation in the are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ducatio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line with the Task Forces’ proposals. They signed a number of memoranda of understanding during this visit to take forward aspects of this co-operation.

(iv)We not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e China-UK Forum has played i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invite the Forum to consider its future role, in particular in the areas of industry, financial service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light of the proposals made by the two Task Forces.

We had a friendly and open exchange of views on issues relating to Hong Kong. We reaffirmed our two Governments’ commitment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Declaration and agreed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Hong Kong’s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rinciple and the Basic Law. We agreed to continue our exchange of views on these issues.

The UK reaffirms its consistent position on the question of Taiwan as set out in the China/UK Joint Communiqué of 1972, in which the UK acknowledged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aiwan is a provi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cognise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We place a high value on the bilateral human rights dialogue and will continue this exchange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Both sides share a belief that all states should respect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The UK side welcomes the recent addition of respect and protection for human rights to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he next round of the dialogue will take place in May 2004 and provides a genuine opportunity for concrete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2.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multilateral fora on issues of mutual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

Our countries will increase co-ordination in the UN to promote reforms in the U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o ensure greater respect for the UN Charter and international law. The two sides are committed to expanding co-oper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UN peacekeeping. China would like to strengthen consultations with the UK, including on the Middle East and Iraq.

We reiterate our determination to combat terrorism. Our governments will launch a China-UK anti-terrorism dialogue and intensif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is area.

We reiterate our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non-proliferation. The UK welcomes China’s commitment to non-proliferation and the actions it has taken to that end, and in particular welcomes the steps taken by China to strengthen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non-proliferation export control regimes. China appreciates the efforts of the UK in promoting the resolu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PT Safeguards Agreement in Ira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AEA, and in persuading Libya to abandon WMD programmes. The UK also welcomes China’s leading role in the Six Party Talks on the nuclear issue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r. The two sides will intensif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security, 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non-proliferation areas.

We reaffirmed our commitments to work together to combat illegal immigration. The two Governments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Facilitation of Legitimate Travel and Co-operation to Combat Illegal Immigration.

The two sides also endorse closer police co-operation. They agree,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sed Crime, to enh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 and work closely to crack down upon transnational crime.

Both sides speak highly of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ASEM in promoting equal partnership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and express their readiness to further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the ASEM.

3. China and the UK pledge to enhance co-operation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gether for the attainment of the 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hunger, diseas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lliteracy,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nd delivering the commitments made at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all levels, inter alia, through the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SD).

Both sides are commit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they will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negotiations. Both sides agree that realis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round. They agree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all WTO members to reach a balanced conclusion of the Doha roun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at they will work towards reaching a framework agreement in 2004. The UK and China agree to maintain their dialogue on this.

Both sides recognise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vital role that protection of IPRs plays in foster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reating a posi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Both sides agree to enhance mutual co-operation on protection of IPRs. China will comply with its commitments under relevant international IPR conventions or agreements it has entered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PR holders according to its domestic laws.

China and the UK reiterate their support for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urge parties that have not yet done so to ratify the Kyoto Protocol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wo sides also urge all countries to make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resources that they can, and call on all Annex 1 countries to lead the way by making concerted effort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o as to move towards the goals defined by the convention.

China and the UK recognise the importance of Principle 10 of 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hich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access to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matters.

The two sides also agree to shar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experience to take forward the China’s and UK’s efforts to achieve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accelerate and develop the global market for climate friendl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rough the Renewable Energy and Energy Efficiency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reaffirm their wish to strengthen exchange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forest law enforcement(including illegal logging), con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mproving air quality and pollution control, an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on environment-related legislation, supervis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Both sides will work together to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ddressing poverty and other development-related problems so as to better manage challenges posed by globalisation. The two sides place particular emphasis on peace and security,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frica and give their full support to African countries in their efforts to reach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China-UK Joint Statement – ANNEX

Proposals for develop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 agreed by the two countries’ Task Forces:

Trade & Investment

At the heart of multi-sector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we will develop bilateral programmes across five key sectors – Finance, Energ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Healthcare and Water. The sector programmes will be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industry, with clear business outcomes. The Joint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will be underpinned by annual meetings at Secretary of State level, alternating between the China and UK. These meetings will also cover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y issues.

A UK 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for China. A new 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for China will build on UK Trade and Industry’s (UKTI) existing work of support for business and prioritising sectors and business services across UK regions and China.

The two sides will encourage British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China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the UK.

The two sides will promot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both countries.

Finance

The two sides look forward to the next round of China-UK Financial Dialogue Ministerial consultations in Beijing, at which both sides will be represented at Cabinet rank. The financial dialogue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two sides to continue to enhance and prioritis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nancial field, in particular exchanges and consultations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job-cre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ory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The two sides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by the British banking sector i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banking sector.

ICT

The two sides welcome proposals to stage an ICT week in China in September 2004.

Energy

The two sides place importance on their energy co-operation. Both are willing to exchange and co-operate through various means in fields such as energy policy, energ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e are both ready to share information and to promote joint activities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sector governance,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use of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Both China and UK attach importance to sustainable, global energy security and to mitigating, and where possible revers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The two sides note with pleasure the number of energy related commercial contracts signed during this visit.

Education

Hold an annual China/UK Education Summit. These will be held alternately in the UK and China, at Ministerial level.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UK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agree t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scholarship opportunities to support an exchange of high quality post-graduate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UK.

The UK to work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ese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in the UK of modern China. The School Links programme has a helpful role to play.

Business-led projects to encourage links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would give engineers and others business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British Science in China” campaign, to be launched in China in January 2005, will enhance Chinese knowledge of UK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olicy.

Willing to set up a series of exchanges on best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 str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sup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UK wishes to share expertise to assist China’s development of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consistent with WTO and other requirements, whilst also learning about China’s priorities. The long-term benefits could include establishment of research partnerships in all ar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ablish a China-UK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ark steering committee to guide and support the 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s. The two sides agree to co-operate in researc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epidemics, and to intensify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tablish a UK/China Working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A well-focused programme of support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SEAs) in China.

Dialogu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partners on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China and the UK agree to share experience through a high level dialogu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non-governmental stakeholders.

Culture

Both sides are in favour of increas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They support the Chinese Culture Year held in the UK in 2004。

Both sides welcome recent progress towards concluding a Cultural Centres Agreement, and reaffirm their commitments to the successful signature of an Agreement at an early date.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 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组织机构

第三节 国有独资公司

第三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股东大会

第三节 董事会、经理

第四节 监事会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一节 股份发行

第二节 股份转让

第三节 上市公司

第五章 公司债券

第六章 公司财务、会计

第七章 公司合并、分立

第八章 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第九章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第五条 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第六条 公司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七条 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

第八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的,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规对设立公司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

依照本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字样。

第十条 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第十一条 设立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公司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公司章程并经公司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可以变更其经营范围。

第十二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

第十三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第十五条 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

公司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公司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第十六条 公司职工依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

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条 公司中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活动,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办理。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本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十九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第二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十一条 本法施行前已设立的国有企业,符合本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条件的,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以依照本法改建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以改建为前条第一款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的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和住所;

(二)公司经营范围;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五)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六)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

(七)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

(八)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十)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

(十一)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

第二十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

(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三十万元;

(四)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十万元。

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前款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作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 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第二十七条 股东的全部出资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提交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当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交批准文件。

公司登记机关对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

第二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九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就所设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设立分公司,应当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

(二)公司登记日期;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缴纳的出资额和出资日期;

(五)出资证明书的编号和核发日期。

出资证明书由公司盖章。

第三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

(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二)股东的出资额;

(三)出资证明书编号。

第三十二条 股东有权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三条 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可以优先认缴出资。

第三十四条 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

第三十五条 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第三十六条 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第二节 组织机构

第三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

第三十八条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三)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四)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八)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九)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十)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十一)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十二)修改公司章程。

第三十九条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以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第四十条 公司可以修改章程。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第四十一条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第四十二条 股东会的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依照本法规定行使职权。

第四十三条 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定期会议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代表四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主持。

第四十四条 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以前通知全体股东。

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四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

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一至二人。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

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十六条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七)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八)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九)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以下简称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第四十七条 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第四十八条 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召集和主持。三分之一以上董事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会议。

第四十九条 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以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召开董事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日以前通知全体董事。

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五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八)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五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执行董事的职权,应当参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由公司章程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五十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规模较大的,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监事会应在其组成人员中推选一名召集人。

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

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第五十三条 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五十四条 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公司财务;

(二)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五)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五十五条 公司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列席有关会议。

第五十六条 公司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经理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

第五十八条 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第五十九条 董事、监事、经理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董事、监事、经理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六十条 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者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

董事、经理不得将公司资产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第六十一条 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第六十二条 董事、监事、经理除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经股东会同意外,不得泄露公司秘密。

第六十三条 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节 国有独资公司

第六十四条 本法所称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形式。

第六十五条 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章程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依照本法制定,或者由董事会制订,报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六十六条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决定。

第六十七条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主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构、部门委派的人员组成,并有公司职工代表参加。监事会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监事会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职权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权。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第六十八条 国有独资公司设立董事会,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六十六条规定行使职权。董事会每届任期为三年。

公司董事会成员为三人至九人,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按照董事会的任期委派或者更换。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视需要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

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六十九条 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依照本法第五十条规定行使职权。

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

第七十条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未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同意,不得兼任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营组织的负责人。

第七十一条 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办理审批和财产权转移手续。

第七十二条 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第三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七十三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二)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三)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四)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五)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六)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第七十四条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

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第七十五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五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五人,但应当采取募集设立方式。

第七十六条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必须按照本法规定认购其应认购的股份,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